BOB半岛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6日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听说,第一批90后还没脱单,就已经开始脱发了。
脱发问题“秃”如其来,成为当下不少年轻人的新烦恼。据叮当快药最新报告显示,在我国,平均每6人当中就有1人有脱发症状;去年上半年,一边脱发一边补发的80后占比竟高达40.5%,已成为购买护发、植发产品的主力军,而90后的脱发人群占比也有38.1%。脱发群体正日益年轻化。
失眠熬夜、工作压力过大、饮食不健康……种种问题导致人们的发际线静悄悄地向后移,发量一天比一天少,这届年轻人的发量还有救吗?
在脱发问题愈发普遍的当下,生发液、育发液、光学健发仪等防脱固发产品层出不穷,除了日常基本的养发护理,植发更是受到了广大年轻一代的热捧,养发植发市场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显示,中国受脱发问题困扰的人约有2亿,预计到2020年,养发头疗行业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20%,整个养发头疗及相关产业经济规模有望超过400亿元。
但是,如果不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BOB半岛,不对症下药,单靠这些养发产品和植发技术,头发就能保住吗?
“其实我一开始没觉得脱发有多厉害,直到暑假到北京实习,发现地上、床上都是我的头发,就有点慌了。”1994年出生的全思宁是一名即将研三的学生,两年前她从广播电视学跨考进了新闻学专业,研究生刚入学、跨专业的重压之下,几乎每天都要赶作业熬夜,生活作息一下子乱了套。
开学没多久,全思宁和舍友都发现头发掉得厉害,于是组队买了生发液。“刚开始长了一点点毛发出来,很开心,又回购了一瓶,但后来头发也没见长……”思宁告诉新健康记者,“现在用着也只是图个心理安慰。”
为了拯救秀发,思宁还尝试用睫毛增长液涂在发鬓,“但我发现所有的增长液都是骗人的,该脱还是要脱。”即便如此,思宁并没有放弃对头发的自救,听说黑芝麻可以养发,她特地去药店买了一大罐放在宿舍,早晚各吃一次;听说生啤酒可以防脱,她也去买了一瓶……“也不管效果如何,试了再说。”
如果说生活不规律是导致脱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高强度的工作及其压力对脱发才是致命一击。参加工作两年的王雪婷告诉记者,之前在银行工作时,她每天都为拉业绩愁秃了头,“那段时间感觉头顶都快掉光了,后来换了工作才慢慢好起来。”
事实上,无论是还在跟专业课“死磕”的学生,还是已经步入职场的苦逼搬砖青年,研究如何防脱固发已成为他们茶余饭后最喜欢探讨的问题之一。
新生植发院长张春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脱发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与当前生活节奏、工作压力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他举例,比如说手机对于年轻人的毛发缺失、脱失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睡眠时间越来越少,机体抵抗能力、免疫能力随之下降,这些都不利于毛发的健康发展。
据阿里健康最新发布的《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脱发发病率高,且日趋严重,每年以15%~18%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秃头率最高的城市前三名分别为香港、台湾和上海。
不仅如此,随着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脱发群体也越来越年轻化,90后已经迫不及待地加入到这场“防脱攻坚战”中。调查显示,当前有超五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半数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始脱发,超七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六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近八成学生认为脱发影响学习生活,七成学生认为脱发会让心情变差。
随着脱发人群激增、审美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头发护理的需求不断提升,“头等生意”也越来越火爆。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公布数据,我国城市居民用于个人头部护理的消费正以每年30%的速度急速递增,远远超过9%的GDP增长率。专家测算:中国未来10年毛发健康产业将以每年260%的速度增长,2015年至2025年,将是中国生发、养发、植发市场爆发式增长的黄金10年,千亿养发蓝海市场正等待发掘。
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养发产品的需求也变化多样。来自福建龙岩的阿欣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一年的“职场小白”,但是在养发这个领域已是“资深达人”。
从大二开始,阿欣就发现自己有轻微脱发的倾向,随后开启了她对各种养发固发产品的探索之旅。“细数了一下,我现在应该用过有十来种产品。但都没什么效果,最近开始用洗米水试试。”
阿欣告诉记者,部分护发精华的价格比面霜还贵,每月光花在护发上就要三四百元。“每周我还去养发馆做一次护理,维持头皮的基本健康,目前觉得效果还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美团点评丽人看到,近年来活跃起来的博士园、维丝渔人、章光101、朵语、丝域养发等养发品牌已经入驻到单独开辟出来的养发板块,并成为不少消费者护理头发的新选择。从套餐售价来看,平均服务价格在69元~338元不等。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新营销模式也在逐渐变革升级。丝域美发近日就联手美团点评丽人进行线上线下美业门店共创和数据打通,顾客在线上完成团购预约并付款后,便可自行到门店进行头发护理与体验,实现无缝式对接。
在现阶段养发行业内,其实消费者养发意识的渗透率仅有2‰~3‰,保守估计,未来渗透率将达到15%~20%,“可以说是一个成百倍的上升趋势。”丝域养发CEO尹晓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养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2014年,瞄准美业发展的中信产业基金入股丝域并成为其控股股东。2017年,雍禾植发与中信产业基金达成战略合作,共获得中信投资3亿元。2018年,华盖资本旗下华盖医疗健康基金牵头组成的投资联合体完成了对碧莲盛的战略控股投资,总投资金额5亿元。头皮健康问题衍生出的广阔市场,潜力无限。
与养发相比,植发所带来的立竿见影效果更是获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除了各大整形美容医院,科发源、碧莲盛、雍禾植发、新生植发等植发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试图分一杯羹。
尽管植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发问题,但与传统养发护法相比,植发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重拾一头秀发,因此广受好评。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植发技术包括FUT和FUE两种:FUT技术采用切取头发皮瓣的方式提取毛囊,后需在提取之后用针缝合伤口,容易留下线性疤痕;而FUE技术则是通过精微器械从脱发患者供体提取毛囊。
为了给患者最大程度减少毛囊损害,近年来3D植发技术在临床上也得到广泛认可。21世纪经济报道从“第四届中国毛发移植大会”上了解到,3D植发采用了拢吸口环钻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毛囊提取的损伤,丢失皮肤量会明显下降15%~20%;同时,与传统提取技术获得的出毛量相比,可增加20%以上。张春杰告诉记者,目前3D植发的临床应用率已经达到60%,下一步计划在现有的3D毛发移植技术上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推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某大型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年轻人将植发视为拯救发量危机的新方式,并公开记录了自己植发的全过程。在他们看来,植发就像是去做一场美甲、去美容院做一个SPA一样普通。但真的是那么简单的事么?
“植发效果的好坏,与主刀医生的技术密切相关。”不少有植发经历的“发友”纷纷表示,由于各植发机构质量、技术水平、价格各不相同,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最正确的。对于他们来说,植发重新带回的自信,是其他防脱固发产品所难以替代的。
此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手术室主任吴文育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选择植发时应擦亮眼睛,选择正规、靠谱的医院,特别是要看主刀医生的经验和资质。“毛发种植是一项精细的手术,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毛囊坏死,导致手术失败。”吴文育教授如是提醒。
从养发植发行业的发展来看,目前国内已进入高速发展期,但同时也催生了从业规范化缺失、价格战加剧、养发产品不符规范等市场乱象,呈现出行业准入门槛低、商家议价能力强、市场透明化程度不够等特点。
去年5月,生发“神药”汉方育发素被曝利用假专家、假患者夸大宣传;生产厂家推责任给经销商,违法广告责任主体混乱;同一个批准文号对应许多个销售品名,且批准文号已过期;涉嫌价格欺诈等乱象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
今年7月,有媒体暗访发现,各种治疗及培训植发机构都存在没有取得医生资质的情况下,直接在人头顶操刀“实践教学”。更有商家打着“三天学会植发”的旗号,让学员练习2个小时后便开始手术,把盐水当培养液。医生技术不过关,麻醉消毒不规范,危险性可想而知。
此外,不少植发者在网络平台上埋怨,部分植发机构通过压低价格吸引消费者,后按头发根数收费;有的在手术过程中提出要多取毛囊的要求;还有的机构在术后虚报毛囊数量……行业缺乏统一的价格标准,消费者权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
事实上,中国植发行业首部质量管理标准《植发技术的研发与技术服务》已于2010年底出台,该标准针对术前问诊检测、术中操作、术后恢复护理等各个环节,作出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行业发展,有些方向需要补充、规范,而且整个行业服务、标准体系也需要规范。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植发行业版图中,全国连锁机构市场份额占比约35%,各省市当地的植发机构占有30%的市场,整形美容机构占25%,剩下只有约10%的份额才属于公立医院。中小诊所在植发界普遍存在。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委员赵俊英教授认为,植发行业在消费者的支持下前景大好,但想要持续发展,整治行业乱象势在必行。大量机构入局,只有拥有更优的技术、更好的服务才能够在行业中立足。
新生植发副总经理张通则建议,国内养发植发行业未来经营将会通过产品和差异化服务突围,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前提下,强化客户服务,提升软硬件实力,践行诚信医疗,回归医疗本质才是正道。
我国植发行业迅速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就成年人而言,每天掉50根~60根头发都属于正常现象。但21世纪经济报道也在此温馨提醒,如果每天掉发超过100根,且持续2或3个月以上,就需要及时就医了。年轻人若想保住自己的秀发,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才是王道。